陳如瑩醫師 小兒腸胃/親子減重/瘦小偏挑食 WFU

2025年5月20日 星期二

青少年可以打瘦瘦針嗎?家長該知道的減重治療安全提醒


作者:陳如瑩




現在肥胖問題越來越年輕化,有些家長問:現在瘦瘦針的療效這麼好,我的孩子能不能用他來減重?

所謂的瘦瘦針,其實是指一種叫做 GLP-1 受體促效劑的藥物,原本是拿來治療糖尿病的,但後來發現它能抑制食慾、幫助體重下降,也就被引進到肥胖治療領域。

目前美國 FDA 和台灣 TFDA 都已經核准,12 歲以上的青少年可以使用兩種 GLP-1 類藥物來協助減重。這兩種分別是每天注射一次的 Liraglutide(商品名:善纖達 Saxenda®),以及每週注射一次的 Semaglutide(商品名:週纖達 Wegovy®)。

關於這些藥物的作用原理和適應症,有興趣的家長可以參考我另一篇文章整理。

不過,對於還在成長發育中的孩子來說,這類藥物的使用並不是隨便說用就用的,像是副作用、禁忌症、對成長和情緒的潛在影響等,都是必須了解清楚的重要資訊。這篇文章會幫你一一釐清,協助你評估孩子是否適合接受這項治療。




常見副作用有哪些?不是吃得少就沒問題


GLP-1 類藥物的減重效果,主要來自它延緩胃排空、讓人有飽足感、會讓人吃得比較慢也吃比較少,因此在使用初期,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腸胃道相關症狀。孩子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便秘或脹氣,這些症狀在剛開始用藥的幾週內比較明顯,多數人之後會慢慢適應,不過家長還是得多注意觀察。

目前針對青少年使用瘦瘦針的研究,大多沒有詳細列出孩子在用藥期間實際吃了哪些東西或攝取了多少營養。雖然文獻中沒特別說明,但臨床上我們發現,一旦食慾下降、進食變少,如果沒有妥善安排孩子的餐點,就很有可能導致營養不均衡。

特別是在成長期的孩子,如果長期攝取不到足夠的蛋白質、鈣、鐵等營養素,不只是會瘦太快,也可能影響專注力、免疫力,甚至影響身高。

所以會建議,剛開始用藥時先從低劑量起步,觀察孩子的反應,再根據情況逐步調整,同時最好能找營養師一起設計用藥期間的餐單,讓孩子即使吃得少,也能吃到該有的營養。其實漸重的熱量赤字,不是只靠吃得少,而是要吃得對又得好,才能真的瘦得健康。

另外,少部分孩子也可能出現情緒低落、焦慮或精神不濟的情況,雖然比例不高,但如果孩子本來就有情緒困擾,更需要多注意。此外,注射部位可能會有些紅腫或瘀青,這類反應通常是輕微的,不需太擔心。




哪些孩子不適合使用瘦瘦針?使用前要先排除的風險


雖然瘦瘦針對於控制體重有一定幫助,但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使用。使用前,有些狀況是必須先確認的,特別是以下:

  • 如果家族曾有甲狀腺髓樣癌(MTC)或第二型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症候群(MEN2),這類藥物在動物實驗中與腫瘤有關,因此屬於絕對禁忌
  • 孩子若有胃排空障礙、嚴重便祕或慢性腸胃疾病,用藥可能讓症狀加重
  • 曾對藥物成分(liraglutide 或 semaglutide)有嚴重過敏反應的,也不建議使用
  • 有第一型糖尿病,特別是使用胰島素的孩子,容易有低血糖風險,需要特別評估
  • 本身有情緒障礙或過去曾有心理疾病的,也要審慎考量

另外,過去研究也提到這類藥物可能與膽結石、膽囊炎或胰臟炎有關,雖然機率不高,但使用前還是要列入評估。總之在決定用藥前,一定要由具經驗的兒科或肥胖專科醫師做完整評估,確認孩子的健康狀況與用藥風險。




會不會影響孩子長高?研究這樣說


很多家長最在意的問題之一,就是:打了瘦瘦針,孩子還能長高嗎?

根據目前針對 liraglutide 與 semaglutide 的臨床研究,這兩種藥物並沒有顯示會直接影響骨齡、身高或青春期的發育階段(Tanner stage)。

但要注意的是,這些研究的觀察時間普遍都在一年以內,還沒有更長期的數據來評估 3 到 5 年之後的成長變化。而在現實中,如果孩子因為藥物吃得太少,攝取的營養不夠,還是可能「間接」影響發育潛能。

所以我會建議家長,在治療期間每 3~6 個月定期幫孩子測量身高、體重,必要時評估骨齡,同時確保孩子每天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鈣質和熱量。透過營養師的協助,幫忙安排高營養密度的飲食內容,同時搭配有經驗的醫療團隊持續追蹤,才能讓孩子在體重控制的同時,維持正常的發育進程。




情緒變化也要留意,不只是體重在改變


除了身體的變化外,瘦瘦針對孩子情緒或心理健康的影響也需要多加關注。成人的研究顯示,有部分人用藥後會出現焦慮、憂鬱甚至自殺傾向等情緒問題。雖然青少年的研究相對樂觀,目前還沒有明確顯示會增加心理健康風險,但這不代表可以忽略。

在一些青少年臨床試驗中,也曾使用「體重相關生活品質問卷」(IWQOL-Kids)來評估孩子在身體形象、社交生活與家庭關係等方面的改變。結果顯示使用藥物的孩子,在心理與生活品質上的得分是有進步的。

不過,每個孩子的心理狀況不同。如果孩子本來就有情緒敏感、壓力大、曾經出現過心理困擾,使用瘦瘦針時就必須特別小心,並在專業醫師的陪伴與追蹤下持續評估。




讓孩子瘦得健康,也能好好長大


瘦瘦針的確是一種有效的輔助工具,但它並不是減重的萬靈丹。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安全、健康的體重管理,還是要靠完整的計畫:包括專業醫師的評估、營養師的協助,以及家長在生活習慣上的支持與陪伴。

真正的目標不只是讓孩子「瘦下來」,而是幫助他們建立長期健康的飲食與生活方式,讓他們不只是短期變瘦,而是能「好好長大、一輩子受用」。

 安全、可持續的體重管理,從每一個用心的選擇開始。 


青少年減重,進一步諮詢


參考資料

  •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Liraglutide for Adolescents with Obesity
    N Engl J Med 2020; 382:2117-2128
  • Once-Weekly Semaglutide in Adolescents with Obesity
    N Engl J Med 2022; 387:2245-2257

2025年4月29日 星期二

孩子長不高?警覺日常「高糖飲食」阻礙成長與發育


作者:陳如瑩




常見飲品藏糖量驚人,影響孩子發育潛力


最近我在診間遇到一位幼兒園男孩,因為體重過重被轉介來評估。他的飲食看起來並不異常,唯獨這一年體重上升明顯,身高卻幾乎沒有增加。

深入了解後,發現孩子日常攝取了大量高糖飲品,包括調味乳、優酪乳、運動飲料,甚至號稱「減糖」的乳酸飲料。這些家長以為的健康飲品,實際上都隱藏大量添加糖,成為孩子每天的「隱形糖炸彈」。




糖分過量,抑制生長激素、導致性早熟與代謝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天從添加糖來的熱量,應該低於總熱量的10%,最好是控制在5%以下,對健康更有好處。然而很多孩子的糖分攝取遠遠超標,有些孩子每天有超過15%的熱量是來自這些添加糖。

研究指出,高糖環境不僅會抑制生長激素分泌,影響孩子的身高發育,也可能導致性早熟、骨齡提早成熟。研究發現,含糖飲料的攝取量與青春期提早有明顯關聯。在女孩中,每天多喝一杯含糖飲料,初經出現或乳房發育提前的風險就會增加;而在男孩中,則更容易提早出現變聲等青春期特徵。

在2024年美國心臟協會的科研簡報中,團隊分享他們追蹤美國麻州一群孩子的健康資料,分析從小喝含糖飲料和果汁,對胰島素代謝的影響。

結果發現,如果男孩從童年到青春期每天喝一杯含糖飲料(約240毫升),到了17歲左右,他們的胰島素阻抗指數會增加34%,空腹血糖大約比其他孩子高出5.6 mg/dL,連糖化血色素也上升了0.12%。簡單說,就是從小喝太多含糖飲料,長大後代謝健康可能變差,增加糖尿病的風險。

簡單來說,糖吃太多,不只是讓孩子變胖,增加胰島素阻抗及糖尿病方顯外,連長高和發育時程也可能受到影響!




看似無害的菠蘿麵包,藏著超標的糖量


衛教到一半,剛好爸爸帶著超商買的加餡菠蘿麵包進來診間。

「來來來,爸爸請坐,我們來看看這個麵包背後寫了什麼。」

我趁機和爸媽一起看了營養標示。這顆手掌大的麵包,熱量高達390大卡,糖量高達19克!而且看看成分表裡的內容,密密麻麻盡是一些連大人都搞不清楚的添加物。這些化學添加物,可能對孩子的健康造成多種危害。

我告訴爸媽,美國心臟科學會建議,兒童每日添加糖攝取量不應超過25克,而這顆麵包,就吃掉了孩子八成的額度。孩子如果常常高糖飲食,會不斷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每一次高糖分會讓體內生長激素濃度下降的時間可能長達2-3小時。

爸爸一聽,立刻默默把麵包收進了書包,原來這些以為相對健康的小點心,很可能就是造成孩子長不高最大原因。




健康飲食,從日常每一口開始改變


診間的小對話,希望能成為爸媽未來生活中的小提醒。我也送給家長一份健康早餐與點心指南,鼓勵他們以原型食物為主,盡量避開加工食品。

從每一次選擇開始,慢慢幫助孩子建立更健康的飲食習慣,讓他們有更好的成長潛力。


兒童體重控制/瘦小偏挑食,進一步諮詢




2024年12月1日 星期日

母乳的好處與挑戰:全面的哺乳指南


作者: 陳如瑩醫師




很多人會疑惑,為什麼兒科醫師那麼提倡母乳哺育?其實,你越了解母乳,就越能感受到它是老天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母乳的優勢


母乳中含有豐富的活性物質、免疫細胞,以及高品質的益菌生和乳鐵蛋白。當媽媽生病或接種疫苗後,抗體會透過母乳傳遞給寶寶,增加寶寶的抵抗力。

研究顯示,母乳哺育的寶寶在嬰幼兒時期呼吸道感染機率較低,未來發生代謝症候群和兒童肥胖的風險也更低。此外,母乳餵養時間超過三個月的寶寶,氣喘的發生率也較低。




母乳的吸收性極佳,生物利用率高,不僅能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還能幫助媽媽產後瘦身,降低罹患乳癌、卵巢癌和骨質疏鬆的風險。哺乳時間越長,越有保護力。更厲害的是,母乳自帶益生菌,是寶寶腸道健康的最佳選擇!

從便利性與經濟性來看,母乳餵養不需要額外購買嬰兒奶粉,減少家庭支出。寶寶餓了,隨時都能親餵,不需要準備泡奶用品或加熱,非常方便。

哺乳的過程中,媽媽和寶寶透過肌膚接觸與親密互動,不僅有助於情感連結,也能讓寶寶感到安全感。看著寶寶可愛的小臉蛋,對媽媽的心理健康還有療癒作用。




母乳的挑戰




在臨床有許多親餵母乳的挑戰,以下是常見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

  1. 需要時間適應
    新手媽媽在第一次親餵時,常需要投入大量心力與寶寶磨合,這可能讓媽媽感到挫折或無助。每對母子適應的時間長短不一。如果哺餵母乳遇到困難,可尋求專業泌乳顧問的協助,透過專業指導與實作技巧,慢慢建立默契。

  2. 擔心寶寶吃不飽
    餵奶時,媽媽可能擔心寶寶是否吃飽。其實,只要觀察寶寶的體重成長是否穩定,以及每天是否有六次以上濕重的尿布,通常就能確認寶寶已獲得足夠奶水。此外,餵奶時聽到寶寶吞咽聲音,以及餵奶後乳房變軟,也能判斷餵奶是否成功。

    親餵次數越多,乳汁分泌越充足。初期寶寶可能需要每兩到三小時餵一次,隨著年齡增長,餵奶間隔也會逐漸拉長。

  3. 母乳性黃疸

    部分寶寶可能會出現母乳性黃疸,但大多數情況下,這些黃疸會在1至3個月內自然消退,對寶寶健康不會造成影響。若14天以上發現寶寶糞便顏色偏白或黃疸持續,可進一步進行血液檢查,確認是否與肝膽疾病相關。若僅是母乳性黃疸,不需停止哺乳。





  4. 是否需要營養補充

    兒科醫學會建議,純母乳哺育的寶寶需要補充一天400IU的維生素D,因為現代人少曬太陽,普遍存在維生素D不足的情況。當寶寶4至6個月大時,可開始添加富含鐵和鋅的副食品,若此階段尚未開始副食品,可考慮補充鐵劑,尤其是早產兒需額外注意鐵的需求量,建議與兒科醫師討論。

  5. 感冒時可以餵母乳嗎?

    媽媽感冒時,若身體狀況允許,經過手部清潔並戴上口罩後仍可繼續親餵,因為母乳中的抗體能為寶寶提供額外的保護力。若病情較重或媽媽感到疲憊,可將奶水擠出,由家人協助瓶餵。若對用藥是否影響哺乳有疑問,可參考 LactMed 網站,確認藥物是否適合哺乳期間使用。




透過哺乳,媽媽與寶寶能建立緊密的情感連結,也能更了解寶寶的需求,無論是餓了、飽了,或只是想要擁抱與安撫,都能更從容地應對。母乳哺育不僅讓寶寶健康成長,還為媽媽與孩子帶來更親密的連結。


母乳哺育,進一步諮詢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新手爸媽必讀:如何克服育兒焦慮,享受照顧寶寶的每一天!



作者:陳如瑩




新手父母在迎接小寶寶到來的過程中,常常會面臨許多挑戰與壓力。回想起我第一次面對大寶新生兒時的心情,即使身為兒科醫師,對於一個需要24小時相處的小寶寶,我的內心依然充滿焦慮與恐慌。

還記得寶寶離開月子中心,第一次跟我回家的那個夜晚,我好不容易從崩潰的哭聲中將他安撫,放到床上又驚醒哭泣。抱起放下床好幾次,寶寶似乎終於進入夢鄉,我摒住氣輕輕地將他放到嬰兒床上。

本來以為這樣就可以安心入睡,殊不知我突然變得很神經質,開始仔細傾聽並觀察他的呼吸,深怕一個不小心,沒有把寶寶照顧好。

那時的我,覺得自己彷彿回到了住院醫師時值夜班的日子,密切觀察寶寶的一舉一動,生怕自己睡得太沉沒注意到寶寶的狀況,導致連續好幾個夜晚都睡不好。

隨著大寶、二寶、三寶的出生,我從新手媽媽逐漸成為「育兒老手」。想告訴新手爸爸媽媽們,孩子剛回家的那份焦慮感是非常正常的。即使是每天接觸小朋友的兒科醫師,在第一次照顧寶寶時,也會有同樣的心情。

你,並不孤單。

在這段時間裡,若只有自己獨立照顧寶寶,壓力確實會很大。不過,其實有一些方法能幫助你更好地適應與調整這段過程。




學習自我安頓與了解寶寶的需求


在寶寶出生後四個月內,夜晚哭泣的比例相當高,四個孩子可能就有一個會遇到。對於不熟悉寶寶哭聲的父母,聽到寶寶不停哭泣,似乎是哪裡不舒服,還是自己沒有照顧周到,不僅會增加焦慮自責感,情緒也可能出現波動。

加上不熟悉安撫寶寶的技巧與抱姿,寶寶可能因不舒服、缺乏安全感或需求未被滿足而持續哭鬧,這會讓家長感到身心俱疲,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能力不足。

作為兒科醫師,我常看到帶著黑眼圈、焦慮無助的新手爸媽來診間尋求建議。在提供照顧技巧後,我也會提醒爸媽好好照顧自己,學會將孩子交給伴侶或家人,讓自己適時休息,釋放壓力,調整情緒,才能有更多餘裕面對孩子。

父母需要先學會接納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處理孩子的情緒。




新手父母五個實用策略


  1. 尋求支援
    不用害怕向家人、朋友,甚至專業人士求助。勇敢開口,讓自己有時間休息,從事能讓自己放鬆或恢復體力的活動。

  2. 建立作息時間表
    幫助孩子建立每日作息,不僅能讓孩子有規律生活,也有助於家長更有效地分配時間,完成照顧任務,避免手忙腳亂。

  3. 爭取睡眠
    與伴侶交替輪值夜間照顧寶寶,在寶寶睡覺時盡量補眠,讓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4. 增進伴侶溝通
    一個新生命的到來是家庭的重要里程碑,夫妻之間的支持與理解非常重要。作為團隊,互相溝通、協調,能讓育兒的過程更加順利。

  5. 產後憂鬱的處理
    如果發現自己無法振作或感到抑鬱焦慮,建議進行產後憂鬱量表評估,並尋求專業幫助。產後因角色轉變加上賀爾蒙影響造成憂鬱很常見,學習理解並接受自己的情緒,及早尋求適當的支持和治療,能有效改善。




天下沒有完美的父母


每個孩子的個性和成長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使是兒科醫師媽媽,也是當了父母後,才深刻體會育兒的挑戰性。我們可能準備了許多資料、閱讀了無數書籍,卻發現「完美父母」的標準難以達到。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並從錯誤中學習,才能慢慢成為自己理想中的父母。過程中也要肯定自己,其實你已經非常努力,你真的做的很棒了!

與其他父母交流經驗、互相鼓勵,也能讓育兒過程更有支持和歸屬感。若孩子在醫療或育兒上有需求,建議諮詢兒科醫師,以獲得專業建議與協助。

希望以上方法能幫助新手父母安頓自己,迎接新生兒的挑戰,並享受育兒的樂趣。每個孩子都是老天賜予我們珍貴又可愛的禮物,讓我們一起在育兒中成長!


新手父母育兒技巧,進一步諮詢



2024年9月11日 星期三

如何解決孩子不吃蛋的問題?分享健康蛋食譜


作者:陳如瑩




轉職到診所也邁入第六個月,現在開始有一些比較固定的可愛小病人,慢慢地也跟家長們變成朋友,有時候討論的不僅僅是疾病上的衛教,還有生活上遇到的問題或者是飲食教育。

最近有個小朋友的阿嬤拖著阿公來到門診,前一次阿嬤提到孩子有偏挑食的狀況,提到阿公一直餵食一些他覺得不那麼合適的餅乾零食,我建議他把阿公也帶過來,我來好好的跟他講一講。於是今天我就展開了跟長輩們的健康飲食衛教。

阿公覺得很有收穫,還一直說要幫我按讚。我們討論到比較適合孩子吃的點心,還有規劃點心的時間,還一起看了營養標示認識食品添加物,相信優秀的阿公和阿嬤一定可以把孫子照顧得很好。




這對認真又可愛的阿公阿嬤提到小孫子不喜歡吃蛋,敲碗要我分享讓小朋友吃蛋的方法。蛋的確是一個營養價值頗高的食物,但有時最方便的水煮蛋,小朋友會覺得有一股腥味,而拒絕食用,或者拒吃蛋黃。

通常我會建議把蛋跟其他東西一起煮,或者是蒸蛋、炒蛋、蛋花湯、玉子燒,有時孩子就比較願意吃。今天要來分享的是另外兩種方式,我家小朋友很買單。分享給為了家裡有不愛吃蛋的孩子苦惱的你。




兒童版糖心蛋(熟蛋)


**感謝我二寶三寶的月嫂提供我食譜

雞蛋大概4-5顆洗乾淨放盤子置入電鍋,外鍋2/3杯水,跳起後再悶一下,泡冷去殼。

滷汁製作: 

八角兩顆、花椒少許、月桂葉三片捏碎(可在中藥店備齊),醬油及醬油膏各一匙,味霖1.5匙,再加半杯水,攪拌後加熱讓香氣出來就可以關火放涼。把撥好的蛋放進去泡就好,可以用矽膠袋裝蛋讓整顆蛋浸泡在滷汁中,放入冰箱(2-3天內完食)。 (真心覺得好吃)




混蛋器


市面上有一種很神奇的混蛋器,又名勻蛋器、甩蛋器、扯蛋神器、搖蛋器,好像有電動的版本。我使用過的手動版本就是用手一直拉,利用離心力把蛋白蛋黃混在一起,最後整顆蛋會變成像芒果的蛋黃色。

想像一下,在還沒有把蛋殼打開前,就已經把蛋白和蛋黃混在一起。我第一次接觸這種產品也覺得很神奇。不過確實家裡有小孩不吃蛋黃,或許這種產品可以試試看,口感就像蛋白,小朋友覺得有趣就會吃,價格也很便宜,順便訓練拉力?!


兒童腸胃營養,進一步諮詢



兒童肥胖造成小男生長胸部?淺談偽男性女乳症

作者:陳如瑩




一個體重超標的小五男孩坐在我的診間,做完理學檢查之後,發現他有蠻明顯的偽男性女乳症。

醫師:弟弟在游泳課的時候會覺得胸部的部分比較凸嗎?

媽媽:有耶,覺得有點像女生的胸部⋯所以都不大敢帶他去游泳。

醫師:弟弟你知道胸部的狀況是什麼嗎?

粗線條弟弟:那個是什麼?不是胸肌嗎?

我和媽媽不小心同聲噗呲一笑。

如此正向開朗樂觀的孩子,看來我是不用太擔心在學校因為身型體重被霸凌的問題了。

(這部分其實也是有問診啦,媽媽說孩子在學校其實很受歡迎)




什麼是偽男性女乳症?


這是由於肥胖導致過多脂肪堆積在乳房區域,並不是真正的乳腺組織增生所引起的。和真正的男性女乳症不同,真正的男性女乳症是乳腺組織的過度發育,理學檢查會發現男性的乳腺組織超過2公分。

需考慮性激素失調、疾病或藥物導致。假性男性女乳症並不是因為激素失衡引起的,而是由於過多的脂肪堆積在胸部,使得乳房看起來異常增大,常見於體重過重或肥胖的男性患者。


有可能變成真的男性女乳症嗎?


在肥胖的人中,身體傾向於在各處存儲脂肪,包括胸部。絕大多數的肥胖孩子屬於這種狀況,因為脂肪積聚會造成胸部明顯。

然而肥胖同時可能導致荷爾蒙失衡,肥胖者的脂肪組織會促使男性荷爾蒙轉換為女性荷爾蒙,導致體內女性荷爾蒙濃度增加,不但增加脂肪在乳房沉積,有時還可能促進乳腺組織生長,導致真正的男性女乳症。


偽男性女乳症有機會改善嗎?


偽男性女乳症可能造成孩子的心理問題,包括低自尊和較低的身體形象。最好的改善方式就是控制體重,乳房的脂肪堆積會隨著體重的減少而減少。

通過飲食和運動減少體脂,就可以幫助減少乳房的脂肪沉積,也不用擔心未來進展成真正的男性女乳症。


兒童體重控制及男性女乳症,進一步諮詢



小朋友腹脹、肚子大怎麼辦?脹氣診斷與預防全攻略

 

作者:陳如瑩




「醫師,我的小朋友的肚子常常都鼓鼓的,他是不是有脹氣的問題?」

「我的小朋友吃完飯之後肚子都好大,敲起來好像空氣很多,他是不是脹氣。」

「醫生我的小孩一整天都一直在打嗝,好像腸胃道裡面有許多空氣。」

「醫生我的小孩沒有吃什麼東西,四肢也瘦瘦的,就是那個肚子感覺很大,我猜應該是脹氣。」

有關脹氣的對話在門診很常見,最近聽了一集北美兒童消化醫學會的podcast,也在討論小朋友脹氣和打嗝的問題。今天來聊聊這個議題。




如何評估脹氣?


以前當住院醫師時師長教我們,要評估脹氣與否,要叫孩子躺下來,如果孩子平躺的時候,肚子依然是非常鼓脹的,腹部高過於肋骨的水平面,這才是真正的腹脹。

然而如果躺下之後肚子就扁掉了,這樣通常不一定有脹氣的問題。小朋友的站姿因為骨盆前傾的緣故,站立時肚子看起來會偏大,尤其是吃飽飯後,這個狀況更明顯。如果沒有合併發燒、腹痛、嘔吐、體重減輕、食慾差、或腹瀉便秘問題,就不用太擔心。




什麼是吞氣症(Aerophagia)?


講到脹氣,其中臨床上有一個診斷叫做吞氣症,其實在診間也不會太少見。吞氣症是一種胃腸道疾病,常見與兒童,主要是因為孩子頻繁的吞咽空氣,而導致腹脹、打嗝甚至腹痛。

大多數患有吞氣症的孩子,早上起床時肚子是平的,但隨著一天過去,肚子逐漸變大,尤其是飯後更為明顯,晚間症狀最嚴重。




吞氣症是如何發生的?


小朋友可能會因為不自覺頻繁吞下空氣,有時是在吃飯時邊吃邊說話、吃得太快,或是因緊張焦慮而不自知地吞入空氣。

吞入的空氣中主要成分是氮氣,因為氮氣不像氧氣和二氧化碳容易被腸道吸收,所以更容易在腸胃內積聚。這些氣體隨著腸道蠕動進入小腸,並在腸道內停留較長時間。

有些孩子如果在臨床上進行腹部X光檢查,會發現胃部以及小腸、大腸內充滿了空氣。




如果我的孩子可能有吞氣症,我該怎麼做


首先,建議排除以上危險徵象,並尋找小兒腸胃科醫師進行進一步的鑑別診斷。如果確定是吞氣症,以下是幾個日常可以採取的措施:

  • 慢慢進食與飲水:避免快速進食或喝水,因為這樣會吞下更多空氣。建議細嚼慢嚥。
  • 避免碳酸飲品:碳酸飲料或氣泡水會增加胃腸內的氣體量,加劇腹脹與打嗝。
  • 避免含糖飲料與果汁:有些孩子對果糖的吸收較差,果糖在腸道中被細菌發酵後會產生大量氣體,也會加重脹氣問題。
  • 減輕壓力:焦慮和壓力是吞氣症的常見誘發因素,透過深呼吸、冥想或瑜伽來減壓,有助於減少吞入空氣的行為。
  • 行為治療:若吞氣症與情緒和行為有關,建議尋求心理支持或行為治療,幫助改善不自覺的吞氣行為。
  • 避免咀嚼口香糖與進食時說話:可能導致更多空氣被吞入。
  • 保持適當運動:規律運動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減少氣體積聚。
  • 避免便秘:許多孩子同時合併便秘問題,建議同時處理便秘,有助於改善脹氣問題。


小朋友腹脹腹痛,進一步諮詢